自然水域钓鱼的钓位 钓饵和钓法小技巧
一、钓饵的选择
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很杂,通常情况下,大鱼吃素,小鱼吃荤。由于吃惯了野食,有的已养成了口癖,垂钓取自然饵料效果更好。如钓鲫鱼用蚯蚓,鱼就特别爱吃,缺点是容易招来小鱼闹窝,令人烦恼,若换上活小虾,闹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又如草鱼是典型的食草类鱼类,用素食如红薯、嫩玉米粒、嫩草都能钓到。草鱼除爱吃植物类饵料外,对自然界的活饵也很喜爱,如蚂蚱、地蚕、青虫、蛆虫等它特别爱吃。在自然水域垂钓,饵料的运用基本原则是以天然食物为主。比如产玉米的时候用嫩玉米粒(经过白酒浸泡或白糖腌制后的效果更好);红薯成熟的季节宜用红薯做钓饵。
二、钓位的选择
在野外的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钓鱼,其特点是水面宽广,鱼的密度稀,在此类水域垂钓比较困难。谚语说:“选位不好,等于白跑”、“七分钓位,三分钓饵”,这都说明选择钓位的重要性。鱼儿要生存就必然有它们的生息繁衍之所,那些湾、汊、草、坑、潭等等是鱼儿喜欢栖息、觅食、游弋的地方。钓位应选择在河道弯曲处、浅滩凹塘、乱石穴处、树林、竹林旁、水草丛生处和有人居住的地方。
选择钓位要根据季节、天气、水情和鱼情。选择钓位时要注意:远窝与近窝兼顾,深水与浅水兼顾,流水与静水兼顾,草洞与草外兼顾,老窝与新窝兼顾和在进水口、下风处下钩。
三、诱饵的运用
自然水域水面宽广,鱼儿稀少,活动范围大,要想尽快将鱼儿诱集拢来,除钓点因素外,诱饵的质和量是至关重要的。诱饵的味要浓量要大且是耐泡不易化散的饵料,这样才能形成目标大,持续时间长,并能迅速将鱼儿诱集来的鱼窝。我的做法是:将块状(豆饼块)、粒状(颗粒料、酒泡的大米和小米)和粉状(炒香的玉米面)三者混合后打窝(为防止玉米面上浮漂走,打窝前用钓域的水搅拌成团后再打窝),效果显著。
四、几种钓法
1.底钓与浮钓
自然水域的鱼种较多,在水的上中下层均有鱼儿活动的踪迹。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采用底钓或浮钓。钓法得当,必会有收获。但应以底钓为主,如鲫、鲤、青、鲶、鳜等都是底栖鱼类;又如草鱼虽是中层鱼类,但从垂钓的经验来看,吃底钩的机率远远高于吃浮钩的。在自然水域里由于生存的条件严峻,迫使一些鱼类逐渐养成在底层觅食的习惯。因此采用底钓是最重要的,底钓是关键。
2.守不宜走
当在一个地方选定钓位后,应打窝定点守钓。当有条件时可多打几个窝子(3~5个),轮番垂钓。垂钓宜守不宜走,因为自然水面宽广,鱼儿密度小,聚集慢,好不容易将鱼儿集拢起来,因此宜守钓。守钓必须有耐心,耐心是垂钓者应具有的素质,有耐心就会有鱼,有耐心就会有收获。守也不是死守,在一个钓点上,1~2个小时无鱼咬钩,就应变换钓位,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。
3.钓大鱼还是钓小鱼
自然水域大鱼比小鱼少,大鱼比小鱼精明狡猾,所以若要想钓大鱼,就有可能“剃光头”。
小鱼比大鱼多,小鱼见食就抢吞,比大鱼好钓,若钓小鱼,多多少少能钓到一些,虽没有“重量”,但却有可观的“数量”。
五、遛鱼的方法
鱼上钩后,首先将手竿上举,并迅速将鱼领离钓点,以免惊走窝里的鱼群,提出水面,不让其在水中挣扎逃窜。遛鱼应根据上钩鱼的大小,采取短遛或少遛甚至不遛。我的做法是:500克左右的鱼不遛,直接领提上岸(岸边坡度小,杂草较低时),不用抄网;对1000克以上的鱼,采取遛鱼,遛鱼时高举手竿,使钓线的移动略快于鱼的游动速度,使鱼跟着钓线走,变被动跟鱼走为主动领鱼游,控制鱼的游向。在遛鱼的过程中,不断地将鱼头抬出水面,使其“呛水”(用间断性断氧方法),加速鱼的体能消耗,待鱼遛疲后,用抄网将其抄上岸来。遇到大鲤鱼“打桩子”时,握竿需相持一段时间,然后抖动竿子,使鱼刺痛上游;遛鱼时手竿呈弓字形,尽量高举使鱼头朝上,这样鱼只能往上窜。待鱼遛疲,肚皮朝天,再抄鱼上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