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野钓只吃窝不吃饵料 野钓鱼上浮不开口怎么钓
窝料太狠了怎么办,鱼都吃窝料不吃饵了?户外野钓时,鱼停口不吃饵的几个破解招数,你要知道,钓鱼知识:鱼窝里很多鱼只冒泡不吃饵,怎么会钓不?
本文导航
鱼吃窝料的正确方法
诱饵窝料
“要想钓的多,必须先打窝”一句话说出了诱饵窝料在钓鱼过程中的重要性,诱饵窝料的作用一是诱鱼二是留鱼,因此制作诱饵窝料的时候要根据这两点进行配制,诱鱼主要是利用诱饵窝料的气味去吸引鱼,留鱼主要是利用诱饵窝料中的颗粒类物质把鱼留在窝点,使其吃不饱不想跑。
钓鱼打窝注意事项
1.探明水底,找好钓点。在布窝前,应用标坠探明水底情况,找好钓点,然后布窝,做到定点钓鱼。
2.“点”上钓鱼,移动要轻。由于钩饵放置时容易偏离钓点,需要进行纠正,此时移动一定要轻。最好的做法是:轻轻将钩饵原地提出水面,重新放入钓点。
3.看标要明,判标要准。标动了,是不是鱼咬钩?是大鱼还是小鱼?是鱼体压线还是鱼尾扫线?这些标相一定要看明分清。确定是鱼咬钩,还要判定钩饵是否进入鱼嘴内,若无,仍旧不能起竿;反之,钩饵进入鱼嘴内,就必须毫不犹豫地起竿。
4.使用大钩和小钩,起竿轻重要明确。有的钓友只要一见标动,不管是大钩小钩、大鱼小鱼,也不管钩饵是否进入鱼口,便使尽全力起竿,钩线被甩绕在横空的电线上,挂在树枝上。以这种重力快速起竿,无论有鱼无鱼都可,能引起惊鱼散窝。
5.防止窝上跑鱼。窝上跑鱼,极易引起惊鱼散窝。正确的做法是:准确起竿刹鱼后,应持住钓竿,观察鱼线的走向,顺势将鱼带出窝区,在远离窝区的水域进行处理。此外还要防止补窝不当。由于补窝不当引起的散窝,实例不少。无论用打窝器或用手补窝,应从少量开始,分多次进行。饵料要细,应尽量避免用手投大块硬饵补窝。防止其他人为惊窝,如水中有人游泳、捕鱼、打捞物品、放水浇灌等,都有可能引起惊窝散鱼,应尽量避免。
野钓鱼上浮不开口怎么钓
1、有较大体型的鱼进窝
大型鱼进窝,中小型鱼会被“吓跑”,尤其是在自然水域,所以有时在钓鱼途中突然停口,不妨耐心等一等,做好上大鱼的准备。
2、肉食性鱼进窝
肉食性鱼在自然水域很多,不管是鲶鱼还是黑鱼,尤其是当下季节很多钓友喜欢钓草边、草洞,这些地方都是肉食性鱼喜欢逗留的地方,这类鱼进窝,大鱼、小鱼都会一哄而散,保命要紧,哪里还会有鱼敢贪嘴。
3、饵料状态欠佳
指不适用实际鱼情水情,比如饵料过于松散,水深两米,刚进入水体中层,就差不多雾化没了,附钩性差,雾化快,还没等鱼吃,钩子上就已经没饵了;饵料硬度大也是一样,窝子中不能有足够的雾化和饵料残留,鱼为什么进窝?怎样留鱼?所以说,不盲目追求,符合实际才是对的选择。
4、鱼类生活习性导致不同时间段会转移
举个例子,比如养殖塘每到傍晚前都是喂食,在这些习惯的长期影响下,只要饵料一投放,全塘鱼类基本都会聚集到这里。自然水域只不过不是很明显。
5、炸窝惊鱼
接连跑鱼,跑大鱼,比较大的噪声,都容易“炸窝”,鱼类面临危险必然会四散奔逃,严重的时候只能续窝重新诱鱼。
钓鱼如何知道鱼上钩了没
窝料是否打的过重、过厚
打窝料也是一门技术活,打少鱼聚不起来,打多鱼都吃饱了,也不去咬钩了。而且天气热的时候多余的饵料留在水底发酵,消耗氧气,使得鱼儿在窝边穿梭,不爱进窝,就算进窝也不咬钩。
水底淤泥是否过厚
从浮漂动作上看,窝子里明显有鱼在活动,就是不上鱼,要考虑是否水底淤泥过厚,鱼嗅到味而发现不了钓饵,或吃不到钓饵,从而导致鱼不咬钩,此种情况在使用传统沉底钓法中更加容易出现。传统钓法可换悬坠钓法,悬坠钓法应减轻浮漂的配坠比重,把饵调到淤泥之上或钓离底,把比重大的饵料改用比重较轻的饵料,保证饵料不会沉入淤泥中,鱼就会咬钩。如水底杂物过多,则把钓层设在乱杂物之上,鱼就会立马咬钩。
饵料状态对不对
在垂钓中,饵料状态对鱼口有着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钓精养池的鱼,既要追求好的雾化效果,又要讲究所配制饵料的持钩能力。雾化太快,持钩性就差,易引起鱼层上移,再就是鱼只能吃雾化下来的饵料而吃不到钩上的饵,闻得到香味而吃不到饵。雾化过慢或不雾化,饵料就成了一块面疙瘩,适口性就差,鱼只吃诱饵而不吃钓饵,影响获鱼量。在野钓中,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域钓鱼,一般不需要雾化好的饵料。如果是钓鲫鱼,假定水深3米的话,黄豆粒大小的饵团在两三分钟之内溶化完为佳。如果是钓鲤鱼,其雾化状态就要保证在5分钟以上,才会有好的效果。在野钓中,饵料要软,软饵的适口性好,要才会咬钩。
钓组设置是否合理
钓组设置不合理不但会造成鱼不咬钩,而且会导致鱼即是咬钩也钓不上来的结果。钓组设置不合理有如下一些:用粗线绑小钩,脑线过硬过短;用细线绑大钩,脑线过软过长;钓小鱼用大坠,标的浮力轻于坠的重量。